来源:中国基金报
新华社又发利好消息了!
重磅信号
12月7日晚间,新华社发布文章《货币政策发力稳增长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问答之五》。
文章指出,立足当下和未来,如何让货币政策更好促进稳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已经释放出鲜明信号:
——目标体系方面,将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重要考量,更加注重发挥利率等价格型调控工具的作用;
——执行机制方面,会持续丰富货币政策工具箱,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在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
——传导机制方面,要不断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提升金融机构的自主理性定价能力,增强与财政、产业、监管等政策取向的一致性,进一步提升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可以预见,未来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不断提升支持实体经济的精准性、有效性,为经济稳定增长、结构优化调整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12月6日晚间,新华社发布了针对财政政策的文章——《12万亿元地方化债“组合拳”怎么看——当前中国经济问答之四》。
文章指出,展望2025年,“十四五”规划将迎来收官之年。海内外关注,我国在推进化债工作的同时,财政政策未来发力空间还有多大?可以从世界坐标上寻找答案:
从负债率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2023年末G20中的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18.2%,G7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23.4%。同期,我国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为85万亿元,其中,国债30万亿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0.7万亿元,隐性债务14.3万亿元,政府负债率为67.5%。
从赤字率看,我国长期以来对于赤字率的安排较为谨慎,大多数年份低于3%,明显低于其他全球主要经济体。
此外,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了大量有效资产。地方政府债务支持建设了一大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项目,很多资产正在产生持续性收益,既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是偿债资金的重要来源。
可以说,我国政府杠杆率明显低于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中央财政还有比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事实上,一系列更加积极的政策已经在紧锣密鼓谋划推进中。
政策有望加力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表示,财政政策被寄予厚望,赤字率是核心关键。在一系列财政政策工具中,赤字率不仅意味着财政力度的大小,更重要的是在当前市场认知和叙事体系背景下,赤字率还发挥着“信号传递”、稳定预期进而提振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赤字率是3.0%,还是3.5%和4.0%,赤字的绝对规模相差不大,1个百分点差距在1.3万~1.4万亿,但信号意义和稳定预期的意义却相差甚远。既然研究政策组合,那就要将有限的子弹用到具有多重价值的事情上,建议赤字率在3.5%以上乃至4.0%。
罗志恒表示,2025年经济增速目标可设置为“双5”,即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均达到5%。实现“双5”目标要采取大力度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力度要大、节奏要快,要走在预期前面。更重要的是通过改革释放微观主体的积极性,降低各方的不确定性、提高安全感,构建更加包容的制度。对于趋利性执法等影响预期的非经济行动和舆论要第一时间表明鲜明态度并坚决制止。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在研报中表示,预计2025年政策总基调更扩张、更积极、更给力,应会继续“保5%”。
熊园预计,2025年松货币、宽财政,中央加杠杆“更给力”,赤字率有望达史上最高。货币政策方面,央行已表示,明年“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和政策取向,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其中,“重点加强对科技创新、绿色金融、消费金融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促进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平稳发展”。预计2025年降准降息可能均在2~3次,结构性工具仍是发力重点。
财政政策方面,预计一般赤字率在3.5%~4%之间或以上,扩大专项债规模至4.5万亿以上(关注项目审核可能的优化),扩大特别国债规模至2万~3万亿以上,对应看2025年全口径赤字率(广义赤字率)可能接近9%甚至更高,保障“两重”项目建设。此外,参考近期两大央企发行5000亿元专项债、支持央企发起创业投资基金,关注明年可能更多形式的“中央加杠杆”。
转载请注明来自个人首站,本文标题:《利好来了!新华社再次发出重磅信号!政策有望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