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尔街见闻
服务于电动化的岗位已被取消。
曾经在电动化上目标最激进的豪华品牌沃尔沃正在转向。
最近,沃尔沃宣布了最新的组织变动,首席商务官兼副首席执行官Bjorn Annwall将会离职,公司将不再设置副CEO职位。
Bjorn Annwall和5月已经离职的前首席运营官兼副CEOJavier Várela一样,均于2022年被任命为沃尔沃的副CEO,和当年才履行的沃尔沃CEO骆文襟一起,为沃尔沃的电动化目标服务。
Bjorn Annwall的离职,是沃尔沃的电动化策略踩下刹车的其中一环。
在过去的数年里,对于深耕中国市场,又电动化进度不如中国的海外豪华汽车品牌而言,宣扬自家的电动化进度,似乎是一件非常正确的事。
在这一队伍当中,沃尔沃作为吉利控股的品牌,又与中国市场渊源颇深,自然就成为最早激进转型电动化的品牌之一。
最早于2021年,他们就定下电动化的目标:2025年纯电车型占比将达到50%,其余为混动车型;2030年只销售豪华纯电车型;2040年实现碳中和;所有纯电车型将只在线上进行销售。
为了配备这一转型策略,沃尔沃动作频频。
仅在2022年,沃尔沃就宣布与瑞典电池公司Northvolt合作,投资300亿瑞典克朗建造一座新的电池制造工厂;之后又宣布在斯洛伐克科希策建设欧洲第三家制造工厂,还宣布改造瑞典托斯兰达制造工厂,服务于电动化车型的生产,比如引入新的电池组装厂以及全面翻新喷漆和总装车间。
并且,从2022年开始的几年间,沃尔沃也发布了一些纯电车型,比如第一款纯电SUV EX90;去年在中国又高调发布了第一款纯电MPV EM90。
尽管,一顿操作猛如虎,但是市场对这些车型的认可有限。
当前,不仅沃尔沃,除了一开始就造新能源的车企,其他转型的车企,燃油车依旧占主要份额。几年过去,如今看来沃尔沃当时的目标确实过于激进,如今也不得不做出调整。
9月4日,沃尔沃便宣布了新的电动化策略,至2025年,插电混动和纯电动车型将占据全球销量的50%-60%;至2030年,这一比例将提升至90%-100%,而轻混车型将占据剩余的0-10%市场份额。
紧接着,沃尔沃还调整了营业利润率预期,从“8%以上”降至“7%-8%”。这已经是今年以来,沃尔沃第二次调整利润率和营收预期。
可以看出,沃尔沃调整电动化的策略,也是其对抗营业利润率下滑的措施之一。
曾经作为电动化的拥趸,到如今踩下刹车,也体现了沃尔沃在电动化方面的无奈。毕竟,2025年将近,如果坚持原来的目标,则意味着要放弃当前很大一部分市场。
从全球市场来看,前三季度,沃尔沃的总销量为509158辆,轻混/燃油车型销量为315930辆,纯电和插混车型的销量为193228辆。也就是说,当前新能源只占到38%。
2025年已近,但沃尔沃显然不能为了完成目标而抛弃占销量6成的轻混/燃油车型,只销售纯电和混动车型。
作为一个国际品牌,沃尔沃彼时和当前的策略,都出于当下和未来一段时间的商业需要。毕竟,电动化很明显没有想象中那般快速席卷,而是在慢慢过渡。
电动化的故事讲不通之后,沃尔沃的股价也深受其伤。在过去的12个月里,沃尔沃的股价累计下跌了约40%。
沃尔沃电动化策略效果不佳,主要表现在电动化进程如火如荼的中国市场。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累计销量为113037辆,同比下滑9%;其中新能源车型销量为9982辆,同比下滑10%。
之前,沃尔沃在中国市场是认可度相当高的二线豪华品牌,而随着电动化策略的失利,沃尔沃的这一优势地位,也在减弱。
在中国市场,从各品牌的宣发逻辑就可以看出,在电动化时代,消费者的购买逻辑与燃油车时代有所不同。
在燃油车时代,品牌一直是消费者们购车的第一因素,甚至所占的比重极高;然而,到了新能源时代,消费者看配置、科技等因素,品牌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自然对这些有着高溢价的豪华品牌而言,并不是有利消息。
不过,好消息是,沃尔沃的纯电/混动车型,在欧洲市场依然有着较好的增长。这也意味着,沃尔沃此后也需要根据不同市场的表现,如调整此时的电动化策略一样,去做差异化的调整。
对于全球的车企而言,当前的竞争格局也变得更加复杂。一方面是燃油车市场的萎缩,但转型又没有被认可;一方面是中国的新能源车企加速驶向海外,抢占市场,尤其是欧洲市场,这一点在当前的巴黎车展上,又一次被证明。
当混战开始时,各家都需要拿出更灵活的策略,来应对市场的变局。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转载请注明来自个人首站,本文标题:《沃尔沃推迟电动化现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