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简称“中基协”)公布了新一批完成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名单,多家私募的重要人员来自公募。比如,嘉泽(厦门)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嘉泽私募”)的法定代表人、投资负责人李湧,曾担任过瑞达基金董事长;资生私募基金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简称“资生私募”)的投资总监马文祥,曾在多家公募基金担任固收部基金经理。
值得注意的是,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的登记节奏来看,今年以来行业“上新”速度明显减慢,但是管理人的高管背景趋于专业化。在业内人士看来,伴随着私募行业监管体系愈发完善,私募行业新增成员专业度将不断提升,有助于私募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公募老将“奔私”
近期中基协披露的新登记私募管理人名单,暴露了不少公募“老将”的最新动向。
中基协公示信息显示,嘉泽私募成立于2024年7月23日,于11月26日完成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主要业务类型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证券投资类FOF基金,目前有5名全职员工。嘉泽私募主要出资人为李湧、李宇海。
具体来看,李湧具有超过20年的证券基金从业经验,他早年在厦门信托担任计划部业务主办、计划财务部科长、经理助理,2020年4月李湧加入弘毅远方基金,出任公司总经理一职。2021年8月他加入了瑞达基金,出任董事长,于2022年10月离职。今年7月,李湧创立了嘉泽私募基金,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投资负责人,正式开启私募基金创业之路;李宇海则于2008年12月进入汇添富基金,曾担任总经理助理,后成为投资研究总部集中交易室交易主管。
同期完成登记的资生私募高管也具有公募背景。
公开资料显示,资生私募的投资总监马文祥,曾任中国农业银行资金营运部人民币理财业务主管,2008年3月加入基金行业,担任工银瑞信基金固定收益部基金经理,2013年8月他加入长盛基金,担任固收部执行总监、基金经理。
据记者统计,11月以来共计6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完成登记,其中3家私募的高管具备公募基金从业经历,剩余3家私募的高管也具备多年资产管理行业从业经历。
新登记证券类私募锐减
值得一提的是,从数量来看,今年以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新增节奏明显减慢。
根据中基协公示资料统计可知,截至11月28日,今年以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新登记数量仅为42家,而在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162家。
沪上一位私募研究员认为,新增证券类私募锐减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行业进入门槛显著提升,2023年5月1日,《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正式生效,明确要求私募管理人实缴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并对私募基金的高管和股东等均提出严格要求;二是私募存续成本增加,今年下发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对私募证券基金的初始备案规模和存续规模门槛提出明确要求,监管还严格排查“帮忙资金”;三是尽管近期市场情绪有所回暖,但私募募资依旧偏冷。
“数量降下来了,质量提上来了。”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去年以来行业监管体系的持续完善,使得想要加入私募业的人士更加谨慎。自己是不是真的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团队成员对于资产管理行业是否熟悉,均是当前新成员加入行业的重要考虑因素。
行业优胜劣汰加速
除了行业进入门槛提升,私募业的劣币出清也不断提速。
中基协公示信息显示,截至11月28日,今年以来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注销数量已达1402家。从注销类型来看,“主动注销”的私募管理人达503家,“依公告注销”的私募管理人达15家,“协会注销”的私募管理人达740家,“12个月无在管注销”的私募管理人达144家。
尽管今年以来注销类型依旧以“协会注销”为主,但“主动注销”的私募管理人数量和占比较去年全年明显增加。面对行业的快速洗牌,越来越多的私募管理人开始在投研、合规等层面主动“补课”。
记者采访获悉,知名宏观经济学家陶冬9月加入知名私募淡水泉,任淡水泉(香港)总裁。陶冬加入淡水泉后,将从全球宏观研究视角赋能投资和客户服务工作。
沪上某头部债券策略私募大举招募股票策略方面人才,后续将布局量化多头、主观多头等多种策略。
另外,沪上某百亿级量化私募创始人透露:“目前公司员工数量较去年底增加了5个人,招募的人才分布在投研、运营、风控各个环节。尤其是以往大家比较容易忽视的合规和运营环节,在行业监管逐步细化,私募走向规范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尽快补足人手,避免投资人利益受损。”
转载请注明来自个人首站,本文标题:《昔日公募董事长,“奔私”!》